9月30日,我校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留学生阿廖娜(俄罗斯)、凯乐文(乌干达)在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主办,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承办的“我与中国”征文活动中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优秀奖。其中,阿廖娜的征文《我的第二故乡》被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(2017年09月30日第11版)全文刊登。

原文阅读:
我的第二故乡
[俄罗斯] 阿廖娜
我来中国学习汉语,完全是受我妈妈影响,因为她非常喜欢中国的文化、风俗和语言。她自己也曾学习过一段时间汉语,但由于工作忙而中断了。她希望我学习汉语,去替她实现自己的梦想。
一开始,我在俄罗斯学习汉语,一年之后申请来中国学习。刚来沈阳时,我觉得不适应,因为我学的汉语规则和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完全不一样。我还记得第一次和中国人沟通时的情景。有一天,我和朋友们一起去逛街,走着走着迷路了,只好向一个年轻人问路。因为我说话的语序和正常汉语顺序不同,所以他没听懂我说的意思。我很紧张地又问了一遍,他总算听明白了,于是热情地给我们指路。这件事让我明白:如果想学好一门外语,在其母语国家学习、生活是很重要的。从那以后,我总会跟中国同学交流,慢慢地我的口语水平提高了。
汉语学好了,也慢慢有了自信,我渐渐喜欢上了沈阳这个城市。从5年前来此学习,发现它每天都在变化,而且越变越美。
每年夏天,我都要从俄罗斯乘飞机到哈尔滨,然后再坐火车到沈阳北站。以前从哈尔滨到沈阳需要坐五六个小时的火车,时间太长了。3年前通了高铁后,从哈尔滨到沈阳只需要两个小时。现在从我的国家到沈阳真是越来越方便了。
沈阳北站广场的地下通道里,有各种各样的超市、小吃店,周边有多个出口,出口处不远,就有许多条公交线路,交通十分便利。对一个城市来讲,最便利的交通工具要数地铁了。而北站广场的地下通道就可以直接通往地铁站。以前沈阳没有地铁,我们在沈阳学习、生活,大多数时间是坐公交车。如果有急事,就得打出租车,赶上交通拥堵的时候,需要花很多时间。2011年,沈阳开始修地铁了。人们都很期待地铁快一点开通,因为地铁很准时,而且价格比出租车便宜。现在,沈阳有两条地铁路线,它们不但把沈阳南北连接起来,而且还把太原街和中街这两个沈阳最重要的商业区连了起来。对我来说最棒的就是:逛街方便了。每天休息的时候,我都可以去这两个地方逛街了。听说再过几年,又会开通好几条地铁线,我想那时候我就能到沈阳更多地方去了。
这几年,沈阳的道路、交通、建筑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,但是沈阳人的热情和友好却始终沒有变,他们总是那么乐于助人、热情好客,对外国人非常友好。我的老师和同学们也非常热情,让我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。
我觉得沈阳就是我的第二故乡。
(作者为365bet娱乐在线留学生)